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    arrow right
    arrow right
    关闭

    桐乡耀华HKDSE课程第五期 | 香港教师

    微信精彩文章

    2025 年 04 月 22 日

    12 : 12

    香港课程真的须要配备香港教师吗?

     

    香港课程就应该找香港老师来教,不然就教不好香港课程了。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两方面考虑:

     

    第一是可行性问题,香港现在是非常缺教师的。近年因各种原因,教师群体经历了很大的波动,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退休或移民,甚至导致不少年长的教师都受邀反聘。所以香港教育界对教师需求也非常大,要争取港籍教师确实不容易。

     

    那如果邀请年轻刚毕业的教师呢?这些教师可能更容易接受新的机会,但他们教学经验不足,未必能有效处理教学。另一方面,邀请退休老师反聘,又怕他们不适应国内的生活,很多年长的教师不懂普通话,毕竟他们都是英国管治时期接受教育的,日常生活里使用普通话也很难适应,更不用说普通话教学了。不单教师难以适应,学生也不适应,学生经常投诉听不懂香港教师的「港普」。

     

    同时,学校还要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,就是适配性(Matching)香港自新高中推行以来,强调范式转变(又称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)教师的角色从讲课者(Lecturer)变为诱导者(或引导者Facilitator)。其中一个原因是教学资源的提升,随着人口下降,每班的人数由40人变成25人,教学方法自然有所改变。多年下来,香港教育局鼓励教师多让学生参与课堂,共建知识。这种教学方式,香港教师花了非常长时间才适应,学生也用了不少时间才习惯。

     

    教学风格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
    讲课式

    教练式

    诱导式

    授权式

    混合式

     

    教学风格没有好坏之分,而是视乎学科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取向,同时依赖教学资源的分配。譬如一个大的群体,要快速掌握大量资讯,讲课式教学就非常有效;但在小组学习,研究某一个课题时,诱导式更为合适。

     

    香港教育近二十多年都提倡诱导式教学,教师在课堂上的直接讲课时间相对较少,反而经常安排学生小组讨论,做项目(Project)等。但是,这种教学模式让国内学生感到非常不习惯。经常有国内学生表达香港教师的课堂内容较少。这些就是适配度(Matching)的问题。香港教师到国内任教,不论语言、教学风格、课堂文化等,对教与学的群体都有非常大的挑战,并同时备战DSE。所以,还不如找国内有经验,对学生群体有了解的教师,培训他们了解课程来得恰当。